久草2/欧美另类z0zx974/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/japanxxxxfree韩国

四大國有銀行轉戰互聯網 超八成業務已轉到電子渠道

    被業內戲稱為“宇宙行”的工商銀行近日在央視新聞聯播上獲得了1分半鐘的出鏡時間,重點介紹了其在 O2O社區支行和電商平臺的互聯網布局。其實在“互聯網 +”概念提出之前,互聯網金融就已經開始顛覆和重構銀行業了,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作為行業巨頭,也在渠道和產品方面進行著互聯網的轉型。

    金融平臺上開商城,著眼資源整合

    “四大行的用戶規模很大,做互聯網業務平臺可以說有天然的優勢。”在省城一家銀行技術部門任職的蔣松說,國有銀行在接觸互聯網金融時,利用廣泛的業務基礎和技術優勢,實踐了平臺化思維。

    以工行為例,它推出的 “e-ICBC”互聯網金融品牌主要包括“融e購”電商平臺、“融 e聯”即時通訊平臺和“融e行” 直銷銀行平臺,用戶在工行網上、移動終端上能夠實現買房、買車、投資、貸款、繳費等各種業務。

    作為全球資產最多的銀行,工商銀行構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背后,是每年對科技人力成本和硬件方面的持續。該行2014年年報顯示,工行全行約有40萬名員工,僅負責全行電子化建設的信息科技部就占到全行員工的3 . 2%。“銀行最看重的是信譽,所以和互聯網企業‘唯快不破’的理念不同,推平臺不需要搶時間,而是要保證穩定性。”蔣松說,“e -ICBC”上的那些業務,技術門檻并沒有多高,但銀行要求的是100%可靠,像“挖斷一根電纜就讓支付寶半天無法轉賬”的事,國有行是零容忍的。

    其他三家銀行也陸續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平臺,農業銀行的“掌上銀行”,集中了移動金融、電商平臺、三農服務及人民幣跨境交易服務等業務。2011年便開始思考互聯網金融布局的中國銀行,今年推出了戰略性互聯網金融平臺“中銀易商e 社區”。建行表示,擴展互聯網金融領域渠道是其未來三個轉型方向之一。

    值得注意的是,四大行的互聯網平臺不僅涵蓋了金融業務,還不約而同地都納入了網絡商場的板塊。

    建起平臺,還要站在用戶角度創新

    查詢2014年年報可以發現,工行超過86%的業務量是通過以網上銀行為主題的電子渠道完成的,建行在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賬務性交易量占比也提高至88 . 03%,中行的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84 . 70%,農行雖然沒有替代率的數據,但其掌上銀行全年交易額達5 . 49萬億元,同比增長254 . 19%。

    借助于平臺的優勢,四大行的很多新興業務也能被迅速推廣。比如工商銀行針對中小企業開發的線上貸款業務平臺網貸通。中國銀行則做起了簽證申請業務,開發了中銀簽證通,只要客戶通過“中國銀行信用卡”微信公眾賬號在線提交申請,即可辦理20余個國家的簽證手續。

    雖然四大行在互聯網轉型方面的措施并不少,但為何一提互聯網金融,我們首先想到的還是余額寶、P2P和微信紅包呢?這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起步時,在業務規模上很難對大型商業銀行產生巨大沖擊,所以要在用戶體驗、營銷方式上大膽創新,因此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戶,而將用戶規模視作傳統優勢的四大行,在構建業務平臺的同時,也要回歸以人為本的戰略層面,用創新性產品來充實自己的互聯網平臺。